资料下载首页 > 资料下载 > 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改进办法

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改进办法

提 供 商: 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 资料大小: JPG
图片类型: JPG 下载次数: 303 次
资料类型: JPG 浏览次数: 1017次
下载链接: 文件下载    图片下载    
详细介绍

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改进办法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尤其涉及一种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以阀后压力为动力源,引入阀后压力到指挥器膜片上以控制指挥器阀芯位置,改变流经指挥器阀芯的介质压力和流量,使阀门后端压力保持恒定的调节阀。带指挥器压力调节阀压力设定在指挥器上的弹簧上实现,拧紧压缩弹簧阀后压力变大,反之则变小,操作简单因而存在方便、便捷、比一般的直接取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精度要高;一般用于储罐氮封系统;调节和稳定储罐的氮气压力,控制精度极其灵敏,控制精度阀后能达到0.0001MPa (100pa,0.1kp)运行过程中压力可以连续调节,特别适合是控制微压场合的工况


 二、产品特点
(1)无需外加能源,能在无电、无气的场合工作,既方便又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2)氮封装置供氮,泄氮压力设定方便,可在连续销售的条件下进行。
(3)压力检测膜片有效面积大,设定弹簧刚度小、动作灵敏、装置工作平衡。
(4)采用无填料设计,阀杆所受磨擦力小、反应迅速、控制精度高。
(5)供氮装置采用指挥器操作,减压比可达100:1,减压效果好、控制精度高。
(6)为确保储罐的安全,需在罐顶设置呼吸阀。
(7)呼吸阀公起安全作用,避免了常规氮封装置中启闭频繁易损坏的缺陷。

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改进办法背景技术:
自力式调节阀是一种不需外加驱动能源而靠被调介质自身的压力变化为动力,自动按设定值要求实现对压力、流量、温度的自动调节的阀门。这种阀门是集检测、反馈、执行诸多功能于一身的节能产品。自力式调节阀中的微压自力式调节阀,一般用于储罐氮封、煤气、天然气、液化气、氧气、氮气等各种工业气体的微压控制。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装配难度大。传统的自力式调节阀需要手动或机械控制,其控制压力波动幅度的能力小,阀后压力不恒定,由于投入人力或机械,在调节阀的控制方面不能做到节约能源。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存在以下缺点:结构较复杂,零部件数量多,装配难度较大;控制阀芯在上下移动时,依靠导向片在阀座导向槽移动进行导向,其下端由螺旋弹簧支撑,易产生旋转力,使得控制阀芯可能产生偏转而出现卡阻,降低了调节灵敏度。控制阀座由弹簧压紧于控制阀体内,阀座与压环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若阀座、压环配合间隙较大时,阀座易产生偏移而影响阀芯与阀座的同心度,可能造成控制阀关闭不严,泄漏量大而影响控制精度。
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的微压自力式调节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被调介质本身压力变化而实现自动调节,使阀后压力恒定,整机具有动作灵敏、控制压力波动小,节约能源。
    指挥器操作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采用动力源与信号点分开检测的方法,外加可调节流装置,使整台阀门的调节精度大大提高,减压比大可达2000:1。广泛应用于各种气体减压稳压的自动控制场合,特别适合作为氮封的供氮阀使用,具有持续供氮压力波动小、反应灵敏等特点。
带指挥器装置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的供(泄)氮压力设定方便,且可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进行;氮气压力设定范围广,低至0.5Kpa(50mm.w.c),高至Kpa,比值达132倍,压力检测膜片有效面积大,设定弹簧刚度小,动作极灵敏。 主要用于储罐顶部氮气压力恒定控制,以保护罐内物料不被氮化及储罐安全。氮封装置由ZZYP快速泄放阀及ZZV微压调节阀两大部分组成。快速泄放阀由压力控制器及ZMQ-16K型单座切断阀组成。


       储罐内压力升高至设定压力时,快速泄放阀迅速开启,将罐内多余压力泄放。微压调节阀在储罐内压力降低时,开启阀门,向罐内充注氮气。因微压调节阀必须使用在压力为0.1Mpa压力以下,现场压力较高,必须安装ZZYP型压力调节阀将压力调节阀将压力降低至0.1Mpa以下才可使用。公称压力0.1Mpa,压力可按分段设定,从0.5Kpa 至66 Kpa以下,介质温度温度≤80℃。带指挥器操作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简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无需外加能源,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为动力源,引入压力阀的指挥器以控制压力阀的阀芯位置,改变流经阀门的介质流量,使阀门后端压力(B型)或前端压力(K型)保持恒定。ZZYVP-16主要用在阀前压力较高(0.2-0.8MPa)而阀后力很低(0.5-100Kpa),例如50mmH2O(水柱)的场合,ZZVP-16K用在泄氮装置上,可与供氮装置配套使用。
1、气体减压
    如阀前0.2-0.8MPa(高于0.8MPa时阀前面应加减压阀),阀后0.5-100KPa。
2、氮封装置
供氮和泄氮装置上

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改进办法主要零件材料

零件名称

材料

阀体

ZG230-450、ZG0Cr18Ni9、ZG0Cr18Ni12Mo2

阀芯

1Cr18Ni9、0Cr18Ni12Mo2(堆焊Stellite)  PTFE

阀座

1Cr18Ni9、0Cr18Ni12Mo2(堆焊Stellite)

阀杆

1Cr18Ni9、0Cr18Ni12Mo2

膜片

丁橡胶夹增强涤纶织物、氟橡胶、聚四氟乙烯

膜盖

Q235、Q235涂PTFE

O形圈

耐油橡胶、聚四氟乙烯

产品特点
1、压力设定在指挥器上实现,因而方便、快捷、省力省时且可在运行状态下连续设定。
2、控制度比ZZY型自力式高1倍左右,故适合在控制度高的场合使用。
3、对同一台阀而言,调节范围比ZZY型自力式广。
4、反应特别灵敏,极小的压力(如50mm水柱的压力)或极小的压力变化都可以感知出来。
5、减压比特别大,例如阀前0.8MPa,阀后50mmH2O,压差比达1600
1、压力设定弹簧2、指挥器执行机构3、指挥阀4、针阀  5、主阀6、  空气过滤减压器
其中ZZYVP-16B阀可以用1台ZZYP自力式压力调节阀+1台ZZVP型自力式微压调节阀代替
       供氮压力调整:在ZZV型微压调节阀压力调节范围内选定一设定值如1Kpa(100mm.w.c),通过调节调整螺丝2以改变弹簧3的预压缩(拉伸)量来达到;泄氮压力调整:在ZZDQ快速泄放阀在的压力控制器部分,通过调整座3,改变弹簧4预压缩量达到。一般为避免氮封装置启闭频繁,泄氮设定值应远离供氮压力值,如2Kpa(200mm.w.c);呼吸阀高定值调整:在上述两设定值调整好后,为避免呼吸阀启闭频繁,呼吸阀设定值应大于泄压设定值。


带指挥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特点
◆ 不需要任何外加能源,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为动力源,引入指挥器以控制压力阀阀芯位置,从而改变阀门介质流量,使阀门后端压力保持恒定。压力分段调节从0.5~1000Kpa。
◆ 压力设定点在指挥器上实现,因而方便、快捷、省力,可运行状态下连续设定;
◆ VC8300 带指挥器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控制精度高,比VC8100型直接操作调压阀高一倍左右。适合在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 检测、执行元件系耐高温的材质制作,无需附冷凝器即可用于200℃以下的水蒸汽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指挥器的自力式调节阀,包括主调节阀、指挥器阀和执行机构,所述指挥器阀的下端与主调节阀相连接,上端与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主调节阀上设有阀前通道、阀后通道、阀体、阀座、阀芯和阀盖,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由相互密封连接的上膜盖和下膜盖形成的膜腔及膜腔内的控制膜片、调节弹簧和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器阀包括指挥器体、指挥腔、平衡阀芯和压簧,所述阀盖的上端穿过指挥器体并与指挥器体的内部之间形成所述指挥腔,所述指挥器体的上端与下膜盖密封连接,所述指挥器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指挥腔和阀前通道的通孔和连通指挥腔和阀后通道的第二通孔,所述平衡阀芯位于指挥腔内且其上端设有适配穿过指挥腔和下膜盖的顶杆,所述平衡阀芯的下端设有凹腔,所述阀盖的上端设有适配嵌入凹腔内使平衡阀芯上下滑移的导向部,所 述平衡阀芯与导向部之间设有放置压簧的压簧腔,所述平衡阀芯可在压簧的作用下沿其轴向方向向上移动并关闭第二通孔,所述阀盖上设有一端连通指挥腔,另一端可驱使阀芯与阀座密封连接的压力通道;所述阀后通道通过下膜盖与膜腔相连通;所述控制膜片的上侧与调节弹簧连接,下侧与推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顶杆相互抵接;所述指挥器的上端与下膜盖螺纹连接,所述指挥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穿过下膜盖通入膜腔内,另一端与阀后通道相连通;所述阀盖与指挥器体之间、平衡阀芯与阀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挥腔的内壁呈环形阶梯状且分为内径不同的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二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腔的腔壁与平衡阀芯的外壁适配密封接触以实现平衡阀芯向上滑动时关闭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压自力式调节阀添加了指挥器阀,可自行根据阀前阀后的压力调节阀门的大小,指挥器上设有指挥腔,连通阀前通道与指挥腔的通孔,连接阀后通道与指挥腔的第二通孔,阀后通道与膜腔相连通,平衡阀芯在指挥腔内可上下移动并可关闭第二通孔,所述阀盖上设有连通指挥腔和压力腔的压力通道。所以,当阀后压力增大时,会使膜腔内的控制膜片向上移动,平衡阀芯上方作用力减小后在压簧作用力下向上移动并关闭第二通孔,此时,阀前压力从指挥腔内沿压力通道使压力腔内压力增大,从而驱动所述阀芯向下与阀座密封连接切断介质通道;当阀后压力减小时,所述控制膜片在调节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所述平衡阀芯随之向下移动复位,此时,所述阀前压力对阀芯施加向上的作用下,使阀前和阀后的介质通道连通。上述过程中阀芯和平衡阀芯均平衡式移动密封可达到零泄漏,同时,采用指挥器设计,调节阀的压力感应更加灵敏,同时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