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活塞自力式调节阀改进方案依靠流经内的介质的自身压力作为能源驱动阀门自动工作,不需要外接电源和二次仪表。自力式调节阀都利用阀输出端的反馈信号(压力、压差、温度)通过信号管传递到执行机构驱动阀瓣改变阀门的开度,达到调节压力、流量、温度的目的。 自现有的自力式调节阀结构包括阀体、阀芯、调节杆、执行机构、反馈机构、控制管线,其中阀体内开有阀道,阀芯安装在阀道的阀口内,阀芯的上下移动时使得阀口开启或者关闭,阀芯的移动是由调节杆控制,调节杆与执行机构连接,控制管线连通阀道的进水腔和反馈机构,反馈机构的输出端与执行结构连接,其原理自傲与进水腔中的水经节流后进入控制管线,当进水腔的水压较大时,控制管线中的水压将信号反馈至反馈机构,使得与之连接的执行结构带动调节杆下移,阀芯将阀口关小,反之,当进水腔的水压较小时,阀芯将阀口关小。上述方案的缺点在于:现有的反馈机构包括外壳、夕卜壳内的膜片将外壳内腔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内滑动配合有与执行结构连接的移动板,膜片与移动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上腔室与控制管线相通,上腔室的水压变化使得膜片变形,克服弹簧的弹力并推动移动板滑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膜片的形变量有限,上腔室的水压过大,会破坏膜片,导致自力式调节阀的流量调节失效。 序号 | 产品名称 | 通径 mm | 压力 MPA | 材质 | 单位 | 1 | 自力式减压阀ZZYP-250P | 32 | 25 | 阀体304不锈钢内件304不锈钢 | 套 | 2 | 自力式减压阀ZZYP-160P | 65 | 16 | 阀体304不锈钢内件304不锈钢 | 套 |
无需外加能源,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为动力源,引入执行机构控制阀芯位置,改变两端的压差和流量,使阀前(或阀后)压力稳定。具有动作灵敏,密封性好,压力设定点波动小等优点。天然气减压阀系列产品有单座(ZZYP)、套筒(ZZYM)、双座(ZZYN)三种结构;执行机构有薄膜式、活塞式二种;作用型式有减压用阀后压力调节(B型)和泄压用阀前压力调节(K型)。产品公称压力等级有PN16、40、64;阀体口径范围DN20~300;泄漏量等级有II级、Ⅳ级和VI级三档;流量特性为快开;压力分段调节从15~2500kPa。天然气减压阀可按客户工况要求设计制造。 自力式调节阀用于控制调节阀后压力的自力式(阀后)压力调节阀,阀的作用方式为压闭型。其原理:介质流入阀体、经阀芯、阀座节流后输出。另一路冷凝器冷却后,被引入执行机构作用于膜片上,使阀芯随之发生相应的位移,达到减压、稳压之目的。如阀后压力增加,作用于膜片上的力增加,压缩弹簧,带动阀芯,使阀门开启度减小,直到阀后压力下降到设定值为止。控制调节阀前压力的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其原理类似。
 产品特点 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无需外加能源,能在无电无气的场所工作,既方便又节约了能源。 压力分段范围细且互相交叉,调节精度高。 压力设定值在运行期间可连续设定。 对阀后压力调节,阀前压力与阀后压力之比可为10:1~10:8。 橡胶膜片式检测,执行机构测精度高、动作灵敏。 采用压力平衡机构,使调节阀反应灵敏、控制。
主要零件材料 阀体:ZG230-450、ZG1Cr18Ni9Ti 、ZGCr18Ni12Mo2Ti 阀芯:1Cr18Ni9Ti 、Cr18Ni12Mo2Ti 阀座:1Cr18Ni9Ti 、Cr18Ni12Mo2Ti 阀杆:1Cr18Ni9Ti 、Cr18Ni12Mo2Ti 膜盖:A3、A3钢涂四氟乙烯 不锈钢 填料:丁腈、乙炳、氟、耐油橡胶 【高压活塞自力式调节阀改进方案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在阀体内介质压力较高时,自动调节流量的活塞自力式调节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由阀体,阀瓣,阀瓣弹簧,中头垫料,定位压板,阀盖,填料,压紧螺母,支架,调节螺杆组成阀门的执行机构;由刻度标牌,指示牌组成阀门的指示机构;由调节气缸调节杆,调节气缸底座,活塞,调节气缸缸筒,调节气缸垫料,调节气缸上盖,调节气缸弹簧,调节气缸弹簧垫块组成阀门的调节机构;由铜弯头,六角外接头,铜管,减压式先导阀,连接块,四通接头,法兰管接头,三通接头,针阀,螺帽组成阀门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用于额定压力高达6.4Mpa的高压流体介质的场合;既可动态调节,也可静态调节;既可自力调节,也可手动调节;调节方便,快捷,可靠.  本方案中的活塞自力式调节阀,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反馈机构、执行机构、阀体三部分,阀体的阀口上配合有阀芯,阀芯由阀杆带动从而开启或闭合阀口,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上盖、下盖,上盖和下盖对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有压板以及与压板连接的执行杆,该执行杆与阀杆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压板与下盖之间布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反馈机构包括控制管线和活塞腔,活塞将活塞腔分为上腔室、下腔室,控制管线的下端与阀体中的进水腔连通,其上端与上腔室连接,活塞底部过盈固定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与执行杆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活塞替代原有的膜片,控制管线中水压过高时会进入上腔室内推动活塞下移,将压力依次传递至连接件、执行杆、阀杆,从而阀芯与阀座之间的距离缩小,阀口流量变小,相比传统的行程较短的膜片变形,本发明采用活塞和活塞腔的配合,活塞行程由活塞腔长度决定,行程更长,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在阀体内介质压力较高时,自动调节流量。
 进一步,所述该套筒包括螺纹内腔,执行杆下端由上至下旋入螺纹内腔中并通过螺母锁紧,阀杆上端由下至上旋入螺纹内腔中并通过螺母锁紧,连接更加牢固,且执行杆和阀杆不易发生错位,力传递效率更高。 进一步,所述回位弹簧的数目为两组,且以执行杆为中心线相互对称,回复力更大,回复速度快。 进一步,所述阀芯为锥形阀芯,该锥阀芯周面上带有O形密封圈,密封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阀杆与阀体接触的部位装配有密封填料函,防止介质随着阀杆的移动被带入阀体中,密封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公称通径 DN(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250 | 300 | 额定流量系数 Kv | 7 | 11 | 20 | 30 | 48 | 75 | 120 | 190 | 300 | 480 | 760 | 1100 | 1750 | 额定行程 (mm) | 8 | 10 | 14 | 20 | 25 | 40 | 50 | 60 | 70 | 公称压力 PN(MPa) | 1.6 、 4.0 、 6.4、10 | 压力调节范围 (kPa) | 15 ~ 50 40 ~ 80 60 ~ 100 80 ~ 140 120 ~ 180 160 ~ 220 200 ~ 260 240 ~ 300 280 ~ 350 330 ~ 400 380 ~ 450 430 ~ 500 480 ~ 560 540 ~ 620 600 ~ 700 680 ~ 800 780 ~ 900 880 ~ 1000 950 ~ 1500 1000 ~ 2500 | 流量特性 | 快开 | 调节精度 ( % ) | ± 5 | 使用温度 ( ℃ ) | ≤ 80(大于80℃以上的温度,需另行配置) | 允许 泄漏量 | 硬密封 (l/h) | 单座:≤ 10 -4 阀额定容量 (IV 级 ) ;双座、套筒≤ 5X10 -3 阀额定容量 (II 级 ) | 软密封 (ml/h) | 0.15 | 0.30 | 0.45 | 0.60 | 0.90 | 1.7 | 4.0 | 6.75 | 11.10 | 16.0 | 减压比 | 大 | 10 | 小 | 1.25 |
 【高压活塞自力式调节阀改进方案主权项】 1.活塞自力式调节阀,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反馈机构、执行机构、阀体三部分,阀体的阀口上配合有阀芯,阀芯由阀杆带动从而开启或闭合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上盖、下盖,上盖和下盖对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有压板以及与压板连接的执行杆,该执行杆与阀杆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压板与下盖之间布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反馈机构包括控制管线和活塞腔,活塞将活塞腔分为上腔室、下腔室,控制管线的下端与阀体中的进水腔连通,其上端与上腔室连接,活塞底部过盈固定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与执行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套筒包括螺纹内腔,执行杆下端由上至下旋入螺纹内腔中并通过螺母锁紧,阀杆上端由下至上旋入螺纹内腔中并通过螺母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的数目为两组,且以执行杆为中心线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锥形阀芯,该锥阀芯周面上带有O形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自力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与阀体接触的部位装配有密封填料函。  本发明属于调节阀技术领域,活塞自力式调节阀,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反馈机构、执行机构、阀体三部分,阀体的阀口上配合有阀芯,阀芯由阀杆带动从而开启或闭合阀口,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上盖、下盖,上盖和下盖对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有压板以及与压板连接的执行杆,该执行杆与阀杆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压板与下盖之间布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反馈机构包括控制管线和活塞腔,活塞将活塞腔分为上腔室、下腔室,控制管线的下端与阀体中的进水腔连通,其上端与上腔室连接,活塞底部过盈固定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与执行杆固定连接。相比传统的行程较短的膜片变形,本发明采用活塞和活塞腔的配合,活塞行程由活塞腔长度决定,行程更长,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在阀体内介质压力较高时,自动调节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