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首页 > 资料下载 > J41H国标法兰式截止阀设计规范

J41H国标法兰式截止阀设计规范

提 供 商: 上海申弘阀门有限公司 资料大小: JPG
图片类型: JPG 下载次数: 16 次
资料类型: JPG 浏览次数: 952次
下载链接: 文件下载    图片下载    
详细介绍

J41H国标法兰式截止阀设计规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法兰式截止阀,包括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空腔,阀体的正侧面设置有进气管道,阀体的背侧面设置有出气管道,阀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阀门,阀门包括阀尖、阀杆、阀座,阀体的侧壁上设置安装阀门的凹槽,阀门的阀座一端插入对应的凹槽内,阀座端面与凹槽底部之间形成导流空腔,进气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有多根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与导流空腔一一对应连通,导流空腔与出气管道之间通过出气支管连通,出气支管安装于阀体内部,阀尖安装在阀杆的一端端面上,阀尖为圆锥体,阀尖的穿过导流空腔插入进与之对应的进气支管管口内,阀杆安装于阀座内并与阀座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气体的流速。

J41H国标法兰式截止阀设计规范的主要标准

    ①GB12233-89  《通用阀门 铁制截止阀与》

    ②GB12235-89  《通用阀门 法兰连接钢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③JB/T53174-94  《截止阀  产品质量分等》

    ④JB/T53165-92  《高压平衡截止阀  产品质量分等》

    ⑤GB/T587-93  《船用法兰青铜截止阀》

    ⑥GB/T590-93  《船用法兰铁制截止阀》

    ⑦GB8464-87  《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止回阀  通用技术条件》

    ⑧GB8465.2-87  《内螺纹连接闸阀、截止阀、球阀、  基本尺寸  铁制截止阀》止回阀球阀升降式止回阀

J41H国标法兰式截止阀设计规范的主要性能

①与比较,调节性能较好,但因阀杆不是从手轮中升降,不易识别调节量大小;

    ②流阻较闸阀、球阀、大;

    ③密封面较闸阀少;

    ④密封性一般比闸阀差,对含有机械杂质的介质,关闭阀门时,易损伤密封面;

    ⑤价格比闸阀便宜;

    ⑥适用于蒸汽介质;不宜用于黏度较大,带颗粒、易结焦、易沉淀的介质;

J41H截止阀00.png

J41H国标法兰式截止阀设计规范

填料层用于密封阀杆与阀座,增强截止阀的密封性,避免截止阀导通时,气体在阀杆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流动。支持压盖固定在阀座内部,螺纹套固定在支持压盖内部,当需要在轴向方向上移动阀杆时,直接旋转阀杆,就能够实现阀杆的轴向运动;例如:顺时针旋转阀杆时,阀杆向这进气支管的方向移动至与螺纹套旋紧,逆时针旋转阀杆时,阀杆向着远离进气支管的方向移动。为了延长填料层的使用寿命,需要将填料层的顶部密封住,传统的填料层没有密封装置,因此,传统截止阀中填料层使用寿命短;本实用新型中支持压盖用于密封填料层,需要更换填料层时,直接将支持压盖拆卸下来,即可实现填料层的更换。

截止阀(stop valve,Globe Valve)的启闭件是塞形的阀瓣,密封面呈平面或锥面,阀瓣沿流体的中心线作直线运动。阀杆的运动形式,有升降杆式(阀杆升降,手轮不升降),也有升降旋转杆式(手轮与阀杆一起旋转升降,螺母设在阀体上)。截止阀只适用于全开和全关,不允许作调节和节流。

  截止阀属于强制密封式阀门,所以在阀门关闭时,必须向阀瓣施加压力,以强制密封面不泄漏。当介质由阀瓣下方进入阀门时,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阀杆和填料的摩擦力与由介质的压力所产生的推力,关阀门的力比开阀门的力大,所以阀杆的直径要大,否则会发生阀杆顶弯的故障。近年来,从自密封的阀门出现后,截止阀的介质流向就改由阀瓣上方进入阀腔,这时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关阀门的力小,而开阀门的力大,阀杆的直径可以相应地减少。同时,在介质作用下,这种形式的阀门也较严密。我国阀门“三化给"曾规定,截止阀的流向,一律采用自上而下。

 截止阀属于强制密封式阀门,所以在阀门关闭时,必须向阀瓣施加压力,以强制密封面不泄漏。当介质由阀瓣下方进入阀门时,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阀杆和填料的摩擦力与由介质的压力所产生的推力,关阀门的力比开阀门的力大,所以阀杆的直径要大,否则会发生阀杆顶弯的故障。近年来,从自密封的阀门出现后,截止阀的介质流向就改由阀瓣上方进入阀腔,这时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关阀门的力小,而开阀门的力大,阀杆的直径可以相应地减少。同时,在介质作用下,这种形式的阀门也较严密。我国阀门“三化给"曾规定,截止阀的流向,一律采用自上而下。

截止阀开启时,阀瓣的开启高度,为公称直径的25%~30%时,流量已达到*,表示阀门已达全开位置。所以截止阀的全开位置,应由阀瓣的行程来决定。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